“好几天了,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东想西想,睡不着觉。”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30岁的小陆(化名)一脸憔悴,眼睛泛红,向医生诉说。
婆家娘家,左右为难
小陆老家在外地,离杭州近千公里,老公杭州“土著”。结婚那会,夫妻商量好:一年,在婆家过年;第二年,回娘家过年。但第二年过年时,小陆怀孕了。小陆说:“全家围着我转,孕前期一直反胃,就想吃各种面食,婆婆就每天变着花样给我烧面,还千方百计弄点我喜欢的汤汤水水,连平时不干家务的公公都跑出跑进忙碌着,真的很感动。” 回娘家,开车得10小时,坐高铁或乘飞机,都得再转坐汽车颠簸1个多小时。两家人一商量,孕妇还是在杭州过年。而接下来几年,因为疫情关系,小陆也没回娘家过年。
“今年早在1个多月前,我就和老公说,今年除夕一定在我家过,他同意,公婆也同意。”小陆说。
不想,这事又节外生枝。元旦期间,婆婆发烧,一查是乙流;后来,公公“老慢支”发作了,不得不住院。2天前,老公回家和我商量,能否过了年再回娘家。一边是翘首以盼等了5年的父母;另一边是对自己像女儿一样好的公婆…… 小陆快崩溃了。
快过年了,心理医生常扮“老娘舅”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廖峥娈副主任医师说:临近过年,更多家庭琐事浮现上来,往往成为情绪不良的诱因。 “佳节带来的特殊氛围如同一剂‘催化剂’,比如家人团圆易使人兴奋、激动,而如果未能实现团圆,则会增强伤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廖峥娈表示,去哪家过年这个问题,心理疏导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当一个人面临回哪里过年这样的选择时,可能会反映他/她对家庭的情感纠葛。对于男性而言,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婆家过年,一方面是一个向父母亲宣誓自己已经独立成人的机会,很多男性在中国家庭里一直会被认为是一个“小孩”,所以他要脱下这个“幼稚”的外衣,另一方面,男性也会有从自己原生家庭中彻底逃出的恐慌。小陆去理解这两层含义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丈夫并不是变卦。
“但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女性为何对于过年回娘家如此看重。”廖峥娈说,女性对家庭的归属感更强,而且女性受到的社会评价会更多样,女性本身就会有离开原来家庭的更强不舍感,而且女性的父母本身也会有更强的女儿嫁出去的落差,所以女性会对回娘家这件事也尤为看重。
廖峥娈谈到,咨询中,我们并不会直接给出建议,而是会把这件事对于当事人有着比表面更深层次的意义展现给双方看,“在感受到这部分之后,当事人想法就会随之变化,理解和彼此尊重就会出现了。”
提示: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问题直接咨询客服。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